- 汪金国;郑楚彬;
随着苏联解体与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处于北约同盟关系下的中东欧在俄欧地缘夹缝中谨慎地与俄罗斯互动,形成一种基于“倚西望东”模式的独特安全“新中间地带”。以往研究已分析影响中东欧国家对俄乌冲突立场的诸多因素,但忽略了地缘政治这一传统核心变量。北约东扩与俄乌冲突重塑了中东欧的地缘政治格局,使中东欧在整体上对俄罗斯的威胁感知增强。本文根据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地缘关系的不同,划分为从内至外三层结构,探讨了地缘对中东欧对俄罗斯不同态度立场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俄罗斯在地缘结构和文化中联系紧密的内层中东欧国家在现实中趋向反俄罗斯,而关系稍远的中外层国家则多处于摇摆中立或倾向亲俄罗斯。未来中东欧在欧洲内部的战略地位将持续呈现上升趋势,给俄、欧双方乃至中东欧内部带来复杂影响,也将对该区域及俄乌冲突未来的可能走向提供一定的启发意义。
2025年04期 v.9;No.48 35-56+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 范和生;高锐;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至今,拉丁美洲地区已成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目前,中拉“一带一路”合作在“五通”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中拉贸易金融合作提质升级、政治共识不断强化、数字经济助力民心相通,为两者共建“一带一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但同时,拉丁美洲地区存在经济和社会不稳定、政治形势严峻等问题,给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诸多风险。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强化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规避其中的潜在风险,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助力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
2025年04期 v.9;No.48 57-7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 张帅;王静怡;
长期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模式下,非洲即使获得政治独立,其粮食安全仍受“中心—边缘”型世界体系结构的制约:位于“边缘”地带的非洲国家无法将自身农业潜力转换为实际的粮食生产力,陷入依附型发展陷阱,面临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的持续流失。目前,作为非洲主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由于发展阶段和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不同等原因,中国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异的特征。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大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非洲国家打破依附型发展模式、改善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在依附论基础上,通过比较中国对苏丹、美国对利比里亚不同时期的直接投资案例,揭示了由于发展阶段和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不同,导致两国对非洲遵循不同的投资模式,并对后者粮食安全产生相异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从学理层面理解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
2025年04期 v.9;No.48 72-94+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