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学刊

区域国别学科建设

  • “和合善治”与“共同家园”:中国与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互动实践

    刘铁娃;翟崑;岳圣淞;

    随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文明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却面临多重危机的复合型挑战。作为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国际机制化平台,联合国在推进全球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中国参与联合国治理的历程,本质上映射出新兴大国与既有国际制度体系互构共生的演化逻辑。中国与联合国互动关系的深化演进,为破解全球治理困境提供了独特的东方智慧与实践路径。通过将发展观、安全观、文明观等核心理念嵌入联合国的议程设置,中国推动了多边机制的发展,更好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利益,其“和合善治”理念与联合国“共同家园”愿景的深度耦合,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范式;联合国则借助中国的治理理念与实践创新,强化了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合法性基础与行动能力,拓展了其制度框架的包容性与时代适应性,使多边主义原则获得更坚实的物质支撑与价值认同。

    2025年04期 v.9;No.48 5-20+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 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联合国发展治理研究的探索:协同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薛玉雪 ;祝君;

    区域国别学与联合国发展治理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存在广泛的逻辑关联,具备深度交叉融合的广阔空间。区域国别学所提供的区域国别知识既可以为联合国发展治理的决策制定、项目实施、成效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更具针对性、适应性与可行性的全球发展治理政策,还能够通过对各国国情的深度探究,为联合国发展治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指导和决策参考。同时,联合国发展治理实践活动又能为区域国别学的研究提供广阔的现实土壤、理论和数据资源及丰富的研究素材,推动区域国别学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层次。区域国别学与联合国发展治理研究合作融合,有助于两者在推动全球发展治理、创新多元发展治理理念、加强发展治理合作、促进多元主体沟通协调等关键领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2025年04期 v.9;No.48 21-3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区域问题

  • 中东欧国家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分化研究——基于地缘政治分析视角

    汪金国;郑楚彬;

    随着苏联解体与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处于北约同盟关系下的中东欧在俄欧地缘夹缝中谨慎地与俄罗斯互动,形成一种基于“倚西望东”模式的独特安全“新中间地带”。以往研究已分析影响中东欧国家对俄乌冲突立场的诸多因素,但忽略了地缘政治这一传统核心变量。北约东扩与俄乌冲突重塑了中东欧的地缘政治格局,使中东欧在整体上对俄罗斯的威胁感知增强。本文根据中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地缘关系的不同,划分为从内至外三层结构,探讨了地缘对中东欧对俄罗斯不同态度立场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俄罗斯在地缘结构和文化中联系紧密的内层中东欧国家在现实中趋向反俄罗斯,而关系稍远的中外层国家则多处于摇摆中立或倾向亲俄罗斯。未来中东欧在欧洲内部的战略地位将持续呈现上升趋势,给俄、欧双方乃至中东欧内部带来复杂影响,也将对该区域及俄乌冲突未来的可能走向提供一定的启发意义。

    2025年04期 v.9;No.48 35-56+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 动力、风险、策略: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

    范和生;高锐;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至今,拉丁美洲地区已成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目前,中拉“一带一路”合作在“五通”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中拉贸易金融合作提质升级、政治共识不断强化、数字经济助力民心相通,为两者共建“一带一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但同时,拉丁美洲地区存在经济和社会不稳定、政治形势严峻等问题,给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诸多风险。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强化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规避其中的潜在风险,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助力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

    2025年04期 v.9;No.48 57-7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 依附论视域下中国直接投资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基于中美案例的比较研究

    张帅;王静怡;

    长期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模式下,非洲即使获得政治独立,其粮食安全仍受“中心—边缘”型世界体系结构的制约:位于“边缘”地带的非洲国家无法将自身农业潜力转换为实际的粮食生产力,陷入依附型发展陷阱,面临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的持续流失。目前,作为非洲主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由于发展阶段和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不同等原因,中国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异的特征。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大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非洲国家打破依附型发展模式、改善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在依附论基础上,通过比较中国对苏丹、美国对利比里亚不同时期的直接投资案例,揭示了由于发展阶段和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不同,导致两国对非洲遵循不同的投资模式,并对后者粮食安全产生相异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从学理层面理解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

    2025年04期 v.9;No.48 72-94+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全球治理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重塑全球发展格局的三重逻辑

    贾德忠;单梓煜;

    本文旨在剖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对各国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的影响,从而带来对中国绿色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更加深刻的理解。由于发展对象的多元性、发展指标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多面性,“全球发展格局”这一概念在不同视阈和范畴内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但在不同的定义中均涉及对南北经济发展是否平衡、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是否均衡、国际秩序是否公正合理等要素的考量。这三类问题同时也属于国际社会久悬不决的难题。而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及实践,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路径。因此,本文从理论革新、实践创新和未来图景三个维度出发,尝试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如何重塑全球发展格局。文章认为,在理论层面,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为核心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检视自身发展问题、反思自身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引;在实践层面,“美丽中国”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南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提供重大机遇。未来,延续这一发展路径,中国的绿色现代化实践也必将为弥合和消解全球发展格局中的南北矛盾做出更大的实质性贡献。

    2025年04期 v.9;No.48 95-111+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国别研究

  • 美国重拾“巴统冷战思维”对华高科技企业多边出口管制的影响研究

    宏结;鲁子弘;

    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曾是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对抗苏联而建立的多边出口管制机制。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关系缓和,强制性的多边机制一度遇冷。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跃升,从特朗普执政时期开始,美国与中国进入全面战略竞争时代。拜登政府试图重振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与华“多边战略竞争”成为其主导性选择,“冷战思维”重新显现。俄乌冲突的爆发成为美欧联盟的催化剂,欧盟加强与美国的联合制裁,冷战思维下“新巴统”机制逐渐形成。近年来,美国主导的对华多边管制出现常态化,形成所谓“小院高墙”,其威力远超单边管制。世界经济可能被割裂为两大贸易集团,导致中国面临企业关键技术断供,产业被迫外迁、资本外流,创新能力减弱的风险。出口管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的损失。因此,本文建议,中国要高度重视关键技术出现脱钩的严峻性,更要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的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加强与欧、日、韩等重要技术伙伴合作,以进口市场为砝码突破美国封锁,避免被割裂在主流圈层之外;同时,企业既要加强自主研发,也需树立国际合规意识,关注美国长臂管辖权的域外效应。

    2025年04期 v.9;No.48 112-132+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俄罗斯的阐释与传播研究

    崔艳红;石梓呈;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传播的“第一站”,俄罗斯对这一理念的阐释态度对中俄关系及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具有深刻的影响力。俄罗斯主流媒体和学术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报道和研究可以划分为早期探索、稳步增长和平稳发展三个阶段。根据俄罗斯学者阐释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关系视角,可以将其分为自由主义、建构主义、欧亚主义和现实主义四大流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俄罗斯多元阐释有政治立场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经济利益和资源分配的冲突、文化背景和社会认知差异、信息传播和媒体误读等方面的原因。通过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加强多边机构的作用;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合作共赢;利用多元文化交流加强社会认知;改进信息传播方式,实施本土化策略等对策建议,构建中国特色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阐释的话语体系、叙事体系和传播体系,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阐释与传播谱写21世纪的新篇章。

    2025年04期 v.9;No.48 133-152+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主编寄语

    杨丹;

    <正>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正式将区域国别学设立为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进入快车道。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建设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之学”;是以国别区域全球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形成中国的世界观、世界的中国观、未来的全球观,增进国际理解,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之学”;是以学科融合、中外融汇、古今贯通、知行一体为特征,构建学科发展新生态的“时代之学”。

    2025年04期 v.9;No.48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 《区域国别学刊》约稿函

    <正>《区域国别学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聚焦区域国别学基础理论、重大命题和学术前沿的学术性刊物,以“推进区域国别学科发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办刊导向,旨在向国内外学术界介绍区域国别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努力推动“区域国别学”一级交叉学科建设,力争成为学界交流、讨论和学术创新的平台,并为中国参与推动全球发展、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重点栏目包括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全球治理、区域问题、国别研究、国际组织等。

    2025年04期 v.9;No.48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 下载本期数据